
特朗普的脾气炒股配资推荐,这次真是被英国给点着了火。
在伦敦刚吃完王室的招待宴,英国首相斯塔默转过头就给了盟友一个“迎面踹”。不仅动手冻结了和以色列的贸易谈判,还和加拿大、法国一起公开承认巴勒斯坦国。理由说得清清楚楚:以色列必须停火,还得保证不吞并约旦河西岸,否则就彻底倒向巴勒斯坦。
420亿美元的科技大单还热乎着,英国就亮出了这张牌,特朗普气得当场骂这是“对哈马斯的奖励”
。
事发前的几天,特朗普一行刚从以色列飞来英国。同行的国务卿鲁比奥在会谈中延续老调,强调美国无条件支持以色列,反对任何为巴勒斯坦发声的人,还暗示以色列一定会采取军事反击。场面看着客气,气氛底下的暗流已经翻涌。
按理说,盟友之间顶多口头有些不合。没想到斯塔默表面应和,美方的诉求都点点头答应,背地里却已敲定了下一步动作。当天会后不久,英国就和加拿大、法国商量好,共同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。这是继加拿大、法国先后行动之后,又一个不顾美国警告的西方核心国家。
展开剩余77%特朗普尝到的,不仅是外交上的拒绝,还有外交话术背后的那股冷淡。
英国的举动,相当于当场告诉华盛顿,英美的“特殊关系”不是无条件的
。
事实上,英国对巴勒斯坦的态度早有端倪。今年7月,斯塔默公开表态,愿意在合适条件下承认巴勒斯坦国。前不久卡塔尔遭遇袭击后,他再次批评以色列侵犯他国主权,并宣布暂停双方的贸易谈判。这番操作并非临时起意,而是早就排好的一步棋。
更关键的一层在历史。1917年,英国发布《贝尔福宣言》,在当时自己管理的巴勒斯坦领土上,支持建立一个犹太人家园。这份只有67个单词的文件,被以色列视作法理建国基石,也成了今天巴以冲突的导火索之一。
英国在这个问题上对以色列有历史责任感,承认巴勒斯坦国也是在修正过去殖民遗留的问题
。
这和加拿大、法国的动机不一样。英国身上背着自己的历史包袱,行动带着象征修正的意味,这种“补偿”色彩也在国内舆论里更容易找到支持者。
当然,历史只是动机之一。现实利益的计算更直接。英国集体承认巴勒斯坦国,与加拿大、法国在外交上形成一个跨洋联合阵线,以全球北方身份和全球南方的呼声站在一起。
这不仅是脱欧后英国重新找准自己国际角色的机会,也是向世界证明它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
。
在中东,英国还盯着另一块蛋糕。海湾国家庞大的主权财富基金,能源项目和反恐情报,都是英国需要争取的资源。支持巴勒斯坦,可以迅速获得阿拉伯世界的好感,进而提升在该地区的影响力。
特朗普这边的郁闷在于,美国的集体行动能力正在削弱。过去,无论是伊拉克、叙利亚还是其他热点,美方只要定下立场,欧洲盟友多数会跟着站队。如今,这种绝对领导权开始被切割。
在巴以问题上,英国不再被华盛顿牵着走,这是一个警告信号
。
更有意思的是,斯塔默和特朗普的会谈是在一片笑容、豪言、签署大单的氛围下结束的。但当美国还沉浸在“盟友情深”的画面时,英国外交部已经在暗中准备对外发表新政声明。这种反差,让英美之间的信任裂痕几乎无处可藏。
以色列方面的反应同样强硬。总统赫尔佐格表态,要“坚决清除反对者”。这番话,并没有换来英国的退让。英方照旧执行暂停贸易谈判的决定,还和法国、加拿大发布联合声明,威胁将对以色列采取制裁措施。
从国际格局看,这已经不是单一的外交摩擦。更多欧洲国家在考虑承认巴勒斯坦国,如果这个趋势继续,以色列会在国际社会承受越来越大的孤立压力。而这,也意味着西方内部在中东政策上的裂痕还会扩大。
英国这次动作里,还有一层国内政治的考虑。近年来,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政策在英国国内受欢迎程度下降,尤其在年轻群体和多元族裔社区内。斯塔默需要一个显示英国外交独立和道义感的案例。承认巴勒斯坦国,正好满足这一政治需求。
对于美国来说,这不仅是外交上的被动,也是影响中东布局的潜在挑战。失去英国这个关键伙伴的完全配合,美以联盟的话语权被稀释,阿拉伯国家的谈判筹码被抬高。这些都会在后续的巴以谈判和地区政策中体现出来。
英国这一系列操作等于是两面下注:一边继续和美国保持科技合作等战略联系,一边在中东重新布局获取竞争优势
。而且,还借着历史责任问题,拿到了在道德立场上的主动权。
对英国来说,这是一场多重收益的外交操作。对美国来说,这更像是一记提醒:即便是最亲密的盟友,也会在关键利益面前自己算账。
这次的420亿美元协议,现在看来就像是一场尴尬的背景布。盛大的签约现场冲不淡实际上的政策分歧,反而衬托出英美之间那层看不见的隔阂。
秋季图文激励计划炒股配资推荐
发布于:上海市
